除夕这天,温家一早就热闹了起来。
厨房里, 温母则在准备团圆饭, 温父在一边打下手, “咚咚咚”的剁猪蹄和排骨;温爷爷和温奶奶则在卤菜炉子前看火。四个小辈想去帮忙, 刚进去又被嫌弃碍事给赶了出来。
第一次看见温润这么被嫌弃,叶寒声忍俊不禁,“我以为你在家里会是掌厨。”毕竟温润的厨艺实在不差。
“我妈和我奶的厨艺都比我要好。”温润皱皱鼻子,小小声对叶寒声道:“而且我们家其实有点溺爱孩子。”以前家里穷, 温母的身体又不好,还不太明显。后来温母的身体好了, 但凡自己能做的,都不会叫家里的孩子动手。所以温家的苦都让老大和老二吃了。后来的温润和老四, 虽然比不上城里孩子娇惯,但是在农村里也属于溺爱了。
就像他们现在回来, 家里的活儿都基本不用伸手。全都是温母里里外外打理的妥妥帖帖。
“这样很好。”叶寒声笑道。父母慈爱和睦,儿女懂事孝顺, 已经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幸福。
“团圆饭还早着,我带你去村里转转?”
前头两天天气不太好,阴冷冷的, 两人就没怎么出门,今天是除夕,又恰巧是个大晴天,冬日里的暖阳晒得人懒洋洋,温润就想着带他去外面转转。远山村虽然偏了点, 但生态环境还不错。
温小妹一听就要立马举手表示要去,两个大的自然跟着。温润就跑去跟温母说了一声,说出去转转,吃饭时再回来。
“围巾织好了,你去我房里的柜子里拿出来围上,小叶我也给织了一条,你记得拿给他。”温母见他穿着单薄就要出门,又忍不住多唠叨两句,“多穿点,别吹感冒了。”
温润“诶”的应了一声,去柜子里把围巾拿了出来。温母心灵手巧,以前经常会给他们织毛衣手套,现在条件好了,年纪也大了,她才隔两年织几条围巾给孩子。
羊绒围巾柔软舒适,五条叠的整整齐齐放在一起。
温润拿出去,让他们先选,最后就剩下一灰一黑,他和叶寒声一人一条。
“我妈自己织的。”温润小声道:“知道你要来过年,特意多织了一条。”
叶寒声将围巾围好,款式简单的黑色围巾倒是跟他的呢子大衣很搭,温润叫他别动,拿手机给他拍了一张,又递过去给他看,“好看。”
“三哥你别就给叶总照啊!”温小妹在边上叫道:“去大堤上去,我们一起照!”
“去去去。”温润收起手机,推着叶寒声就浩浩汤汤去了。人多就热闹。村里人看见了都过来打声招呼,跟温润调侃两句。待看见叶寒声是个生面孔,又好奇的问上两句。
温润一概解释是“来家里过年的朋友”。
村里人大多年纪比较大了,年轻人条件不错的早就在外面买了房,一般也就是春节后才回村里走亲访友,因此也不担心有人会认识叶寒声。
村里的马路是新修的,周围的环境却大体没什么变化,温润一边走一边给叶寒声介绍,比如小时候他爬过哪家的墙院,摘过哪棵树上的果儿……叶寒声听着他缓缓讲来,想象着小小的温润,手短腿短,脸上可能还沾着泥巴,像只小花猫,跌跌撞撞的跟在两个哥哥屁.股后面去翻墙爬树的模样。
想一想就觉得太过不可思议。当初顽皮的小少年,已经长成了面前的翩翩青年。
两人落在最后,叶寒声嘴角含笑,伸手偷偷勾了一下他垂在身侧的手心。
手心掠过一丝痒意,温润蜷起手指,见走在前面的大哥他们没有回头,也快速的伸手在他手背上挠了一下。
酥酥痒痒,一直甜到了心里去。
已经走到大河堤上的温小妹回头喊他们,“哥,你们怎么这么慢?!”
“来了!”温润推起叶寒声,大步上了河堤。
冬天大河里水少了许多,但是水质清澈,不知道谁家的木船拴在岸边,衬着远处的田野,也别有一番诗情画意。
温小妹带了自拍杆,五人在石桥上摆好造型,她按了快门,大声道:“茄子!”
五人带着笑容定格在画面里。温润和叶寒声在前面,他半蹲着趴在轮椅扶手上,和叶寒声挨得很近,两人围着同款围巾,一个灰色,一个黑色;一个冷硬,一个柔软,却意外的和谐般配。
在两人后面的是温家三兄妹,温小妹站在中间,兄弟俩在两边举着胳膊比了个不伦不类的爱心,搞笑里又带着一点温情。
温小妹把照片发在家族群里,意识到叶寒声不在,又让温润把人拉进去。
温润从善如流的把叶寒声拉进了群里。
叶寒声看着微信群聊的名字“温家人”,嘴角的笑意更深一点,把那张很像全家福的照片保存到了相册里。
几人在大河堤上瞎逛了半天,远处已经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,他们估摸着也差不多要吃团圆饭了,便回了家。
温家小楼的堂屋圆桌上,已经摆满了菜。温母见他们回来,笑着道:“正要打电话叫你们回来,准备吃饭了。”
菜一盘盘端上来,温大哥拿了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在门口摆开,等人都上桌后,点了鞭炮,院子外便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。
团圆饭吃完,天色已经暗了下来,等收拾完碗筷,一家人便齐聚在二楼客厅等着看春晚。温家的四层小楼没有电梯,叶寒声是被两个大舅子直接抬着轮椅抬上去的。